花蓮三天兩夜自由行

2013073109:54





早上8:20從台北車站搭乘自強號於11:00抵達花蓮,

再坐由民宿代為安排的專車先前往「清水斷崖」。

清水斷崖是世界罕見的「海岸斷崖」

 

清水斷崖的絕壁臨海面長達5公里,

是幾近垂直且有巨大高差的特殊地形景觀,

難怪曾為「台灣十二勝」及「台灣八景」之一。

 

看到這些交通三角錐就知道是道路封閉

不僅是清水斷崖這邊的步道封閉,太魯閣國家公園的步道

在當天僅開放到砂卡礑步道,其餘全部不通。

起因是中橫白沙橋路段在5/3發生大規模坍方,交通完全中斷,

導致遊客無法進入太魯閣峽谷等熱門景點,直至5/21才全線開通,

而我們早就訂好5/13~15的花蓮行程。

 

吃過午餐後直接前往太魯閣國家公園唯一搶通的景點砂卡礑步道

當然要先來拜碼頭。喔! 不是,是拜「牌樓」啦!

 

東西橫貫公路牌樓」是太魯閣國家公園東區的入口,

當費時39個月完工的中橫公路於19605月通車時,

東西橫貫公路牌樓就陪伴它至今。

 

看到那一條沿著山壁開鑿的「砂卡礑步道」了嗎?

 

砂卡礑步道最初是日治末期為了維修水壩和大水管而鑿建,

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後才變成景觀步道。

 

低矮的岩壁及濕滑的地面讓行走其間頗為驚心,

不時還得撐傘遮蔽岩壁流下的水柱。

 

砂卡礑步道旁即是「砂卡礑溪

 

砂卡礑溪佈滿大理石,微酸的溪水溶解大理石中的碳酸鈣成分,
再經過峽谷光線的折射後就形成了漂亮的靛藍水色。

 

變質岩歷經地殼變動及河水沖刷切鑿,

於是產生你現在所見的這種多變的褶皺與紋理。

 

 

雖說是自由行,但景點也不是想停留多久都行,畢竟包車是有時間限制;

看到這座紅色的「砂卡礑橋」就知道快回到出入口了。

 

這裡應該不用特別說明了吧?

 

遠眺「長春祠」,其下是有名的長春飛瀑

目前所見是在1989年三建,主要是供奉因修築中橫公路殉職的人員。

 

 

第二天的行程是從住宿的美麗晨曦民宿旁的「慶修院」開始……

是否可嗅出濃濃的日本味?

慶修院建於1917年的日治時期,1997年內政部公告為三級古蹟

「家紋」又出現囉!左邊是五三桐,右邊是左三巴

 

據說繞著「光明真言百萬遍」石碑走可治病,

沒錯!慶修院是目前台灣保存最完整的日本真言宗寺院。

 

八十八尊石佛」象徵著八十八種煩惱,也代表著八十八種願力。

由於之前慶修院有超過半個世紀沒有維護,

故只賸下十六尊為歷史文物,其餘六十二尊為新刻佛像。

 

祈福風鈴

 

 

牛山呼庭休閒遊憩區」在我們到訪的前2個月才歷經一場大火

把屋主20多年來所創作的上百件木雕作品付之一炬。

 

都燒成炭仍佇立著,形成一種讓人心痛的風景。

 

牛山海灣」是屋主的祖先屯墾的地方,

雖曾被劃為軍事管制區且一度是火力發電廠預定地,

經環保團體抗爭後才得已讓屋主及遊客享有這樣的寧靜。

 

沙灘上的漂流木是屋主創作的材料

 

 

芭崎眺望台

呵呵……3年前的景致相似度百分百,人若也能如此該多好啊!

 

 

磯崎海濱休憩區

住在離海邊這麼近的花蓮真好!

 

這些上岸曬太陽的「飛魚」恐怕還在祈禱自己能逃離現場吧!

 

可惜造化弄「魚」,飛不得也!

 

 

海蝕地形十分發達的「石梯坪」,號稱是世界級的戶外地質教室。

 

日正當中,酷熱難耐,故只停留10分鐘。

 

八仙洞」被內政部列為台灣考古遺址,年代距今約3萬年~5500年之間。

有十幾個海蝕洞穴的八仙洞位於台東縣,呵呵……一不小心就越「縣」了!

這是第一洞「靈嚴寺」,在洞口的我顯得更嬌小。

 

 

第三天的行程以「鯉魚潭」揭開序幕…….

鯉魚潭是東台灣最大的湖泊,屬於堰塞湖

 

湖水來自於地底湧泉,你看多清澈啊!

 

當天早上仍是豔陽高照,我們沒坐船遊湖或漫步湖邊,只在樹下納涼。

腳踏船業者不時過來詢問乘船意願,確定說不動我們之後拋下一句:

『別人坐賓士來的,不用多費唇舌就上船了。』

停留約20分鐘後趕緊落跑……

 

 

立川漁場」的賣點應該就是這個「摸蜆兼洗褲」的同樂池吧?

 

「得人如得魚,養魚兼養心」的恩典鐘魚池位於立川漁場對面

呵呵…….很餓喔?

 

 

 

雲山水自然生態農莊」內有4公頃如夢似幻的『夢幻湖』

 

能住在這兒應該會很幸福吧?


 


林田山林場」是東部最早開採的林區,但在1987年已停止伐木。

 

林田山的魚鱗黑瓦檜木住宅群是目前台灣最具規模的日式建築

 

 

最後在雨中和「七星潭」相遇,也告別了花蓮……….

 

如果可以的話,以單車遊花蓮應該是很美好的方式,

只是我不太會騎啦!